A.是人工合成的雌孕激素復合制劑
B.抑制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排卵
C.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主要是雌激素的作用
D.使子宮頸黏液黏稠,阻礙精子穿過
E.使子宮內膜萎縮,不利于孕卵著床
A.多吃清淡食物
B.不吸煙,不飲酒
C.保持樂觀情緒
D.保持皮膚清潔
E.擠凈痤瘡內容物
A.熱敷
B.紅外線照射
C.用力揉搓
D.切開引流
E.加壓包扎
A.髂棘間徑22cm
B.髂棘間徑20cm
C.髂棘間徑17cm
D.髂棘間徑14cm
E.坐骨結節(jié)間徑9cm
A.左前方
B.右前方
C.中部
D.右后方
E.左后方
A.胃腸功能紊亂
B.內臟神經(jīng)反射
C.軀體神經(jīng)反射
D.闌尾位置不固定
E.闌尾管壁痙攣
A.戊二醛溶液
B.乙醇
C.安爾碘液
D.過氧乙酸
E.苯扎溴銨
A.腹痛、惡心、高熱
B.惡心、腹脹、寒戰(zhàn)
C.腹痛、腹脹、寒戰(zhàn)高熱
D.腹痛、黃疸、惡心
E.腹痛、寒戰(zhàn)高熱、黃疸
A.肌內注射麥角新堿,預防產(chǎn)后出血
B.除有產(chǎn)科指征外,不需要剖宮產(chǎn)術
C.子宮口開全,要防止產(chǎn)婦用力屏氣
D.忌用嗎啡
E.無感染征象,不需使用抗生素
A.清醒與朦朧狀態(tài)交替出現(xiàn)
B.持續(xù)性昏迷加重
C.早期清醒,隨后逐漸昏迷
D.清醒,隨后昏迷,再次清醒
E.昏迷,隨后清醒,再次昏迷
A.平臥位
B.端坐位
C.俯臥位
D.頭低腳高位
E.患側臥位
A.妄想
B.人格改變
C.記憶障礙
D.語言功能障礙
E.空間技能障礙
A.痛苦
B.焦慮
C.恐懼
D.緊張,易沖動
E.自殺觀念及行為
A.停用洋地黃藥物
B.補液,稀釋體內藥物
C.電擊除顫
D.利多卡因,糾正心律失常
E.利尿,促進排泄
A.補液量不夠
B.低鎂血癥
C.補液速度太快
D.低鉀血癥
E.低鈣血癥
A.1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B.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C.半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D.術后不會復發(fā),可任意活動
E.少吃富含高維生素的食物
A.適當隱瞞真實病情,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
B.科學地回答和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
C.坦率地告訴患者,并告知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
D.主動接近患者,以消除其孤獨感
E.叮囑家屬盡量減少探望以免刺激患者
A.讓新生兒勤吸吮乳頭
B.哺乳前清水清洗乳頭
C.哺乳前碘伏消毒乳頭
D.讓新生兒含住乳頭及大部分乳暈
E.苯甲酸雌二醇涂抹乳頭防止皸裂
A.檢查有無波動感
B.細菌培養(yǎng)
C.用針穿刺
D.X線檢查
E.B型超聲
A.活動四肢
B.喝熱開水
C.躺下平臥
D.再含一片硝酸甘油
E.站立不動,待自行恢復
A.急性肺水腫
B.右心衰竭
C.顱內出血
D.消化道出血
E.腦疝
A.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B.胃潰瘍出血
C.十二指腸潰瘍出血
D.胃潰瘍癌變
E.膽囊炎
A.室溫維持在25℃左右
B.避免活動
C.體溫正常后即可停藥
D.繼續(xù)服抗生素至療效結束
E.少飲水減輕心臟負擔
A.在搬取化學藥品和進行操作時,一定要注意防止滑倒
B.按規(guī)定穿好勞動保護用品
C.廢棄的化學藥品可以扔進垃圾桶處理
D.化學藥品不亂放,用完放到原來的位置
E.規(guī)范操作,養(yǎng)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A.絕對臥床休息
B.多喝水或靜脈補液
C.吸氧
D.減少活動量
E.避免哭鬧
A.肋骨骨折
B.閉合性氣胸
C.開放性氣胸
D.張力性氣胸
E.血胸
A.營養(yǎng)良好
B.營養(yǎng)過剩
C.輕度營養(yǎng)不良
D.中度營養(yǎng)不良
E.重度營養(yǎng)不良
A.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B.深靜脈血栓
C.下肢靜脈曲張
D.妊娠所致的鈣缺乏
E.下肢軟組織感染
A.壓瘡淤血浸潤期
B.壓瘡浸潤潰瘍期
C.壓瘡炎性前期
D.壓瘡炎性浸潤期
E.局部皮膚感染
A.吸氣時腹部盡力挺出
B.呼時腹部盡力收縮
C.經(jīng)口呼氣
D.緩慢吸氣
E.快速呼氣
A.舉重
B.跳繩
C.游泳
D.爬山
E.慢跑
A.X線胸片
B.心電圖
C.超聲心動圖
D.心臟CT
E.急診生化檢查
A.臂能平舉
B.肘能屈伸
C.手摸到同側耳朵
D.手經(jīng)胸前摸到對側肩膀
E.手經(jīng)頭頂摸到對側耳朵
A.皮膚彈性減弱
B.皮膚色素沉著增多
C.皮膚存在硬結
D.皮膚表面干燥粗糙
E.皮膚皺紋增多
A.通知科主任
B.實施搶救
C.通知值班醫(yī)師及搶救室護士
D.報告保衛(wèi)部門
E.通知護士長和醫(yī)務部門
A.低鈉血癥
B.低鉀血癥
C.低鈣血癥
D.低血糖癥
E.代謝性堿中毒
A.按醫(yī)囑給予肌內注射流腦疫苗
B.注意評估近期有無發(fā)熱感染
C.按醫(yī)囑給予皮下注射流腦疫苗
D.按醫(yī)囑給予口服流腦疫苗
E.建議吃早餐后再來接種
A.目前可下地活動
B.出院后即可上體育課
C.出院后即可復學
D.該病可治愈,不會有任何后遺癥
E.癥狀消失,血液學指標恢復正常后可增加活動量
A.紫外線是本病的重要誘因
B.紫外線可致雌激素作用增強
C.紫外線直接破壞細胞
D.紫外線直接損害骨髓
E.紫外線加重關節(jié)滑膜炎
A.牛奶
B.清雞湯
C.面條
D.豆?jié){
E.糖水
A.美洛昔康
B.布洛芬
C.秋水仙堿
D.糖皮質激素
E.吲哚關辛
A.絕對臥床休息
B.口服鐵劑
C.遵醫(yī)囑使用維生素B12
D.給予鼻飼飲食
E.及時添加維生素B12和葉酸食物
A.病理檢查
B.取頭高足低位
C.術前準備
D.備血
E.測量生命體征每4小時1次
A.室間隔缺損
B.動脈導管未閉
C.法洛四聯(lián)癥
D.主動脈狹窄
E.房間隔缺損
A.偶爾出現(xiàn)的自主呼吸動作
B.摸到規(guī)律的頸動脈搏動
C.可測量到上臂血壓
D.口唇,甲床轉為紅唇
E.瞳孔由大變小
A.高敏C反應蛋白增高
B.血液白細胞升高
C.血清中同型病毒抗體滴度升高4倍以上
D.肌鈣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增高
E.血沉加快
A.肺炎鏈球菌
B.肺炎克雷伯桿菌
C.支原體
D.銅綠假單胞菌
E.金黃色葡萄球菌
A.消化道出血
B.癌變
C.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
D.穿孔
E.幽門梗阻
A.小腸破裂
B.結腸破裂
C.脾破裂
D.肝破裂
E.胃破裂
A.低于側腦室平面60cm
B.高于側腦室平面10~15cm
C.低于側腦室平面15~30cm
D.高于側腦室平面25~30cm
E.與側腦室平面平齊
A.依賴性、成癮性
B.皮疹
C.共濟失調
D.嗜睡
E.興奮、多語、幻覺
A.改坐廁為蹲廁
B.改盆浴為淋浴
C.積極治療患者及帶蟲者
D.相互不借用浴巾
E.預防性使用甲硝唑
A.讓罹患同樣疾病的患者進行正面鼓勵
B.對該患者進行疾病相關宣教,讓患者了解預后的情況
C.讓患者家屬進行安慰,轉移患者注意力
D.患者表現(xiàn)屬于正?,F(xiàn)象,不用特別關注
E.保持病室安靜,讓患者充分休息
A.有無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感染
B.化療性靜脈炎進展
C.藥物不良反應
D.有無貧血
E.有無顱內出血
A.疹后5天
B.疹后8天
C.疹后7天
D.疹后6天
E.皮疹全部結痂為止
A.更換導尿管
B.消毒尿道口
C.膀胱內給予抗生素
D.給予膀胱沖洗
E.增加輸液速度
A.室溫18~20℃
B.相對濕度50%~60%
C.門、椅腳釘橡皮墊
D.保持病室光線充足
E.開門關門動作輕
A.半坐臥位
B.中凹臥位
C.頭低足高位
D.頭高足底位
E.截石位
A.半坐臥位
B.左側臥位,頭高腳底
C.左側臥位,頭低腳高
D.右側臥位,頭高腳底
E.右側臥位,頭低腳高
A.肝內膽總管結石
B.肝外膽總管結石
C.急性闌尾炎
D.急性胰腺炎
E.膽道蛔蟲病
A.關好門窗,調節(jié)室溫
B.先擦上身再擦下身
C.脫衣時,先健側再患側
D.穿衣時,先健側再患側
E.保護自尊,注意遮擋
A.患者體位
B.肛管插入直腸的深度
C.灌腸溶液的名稱
D.灌腸筒內液面距離肛門的距離
E.灌腸溶液的用量
A.2歲前可采取非手術治療
B.容易嵌頓和絞窄
C.多為難復性
D.屬于后天性疾病
E.不能自行閉鎖
A.高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B.高鹽、高熱量、低維生素飲食
C.高蛋白質、高熱量飲食
D.低蛋白質、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E.低鹽、低熱量、高維生素飲食
A.患兒治療的決策者
B.患兒治療護理的參與者
C.患兒原有家庭角色的替代者
D.患兒的心理支持者
E.患兒病痛的共同承擔者
A.留置導尿管
B.清潔灌腸
C.皮膚準備
D.陰道準備
E.進無渣飲食
A.臥床休息,適當活動
B.突發(fā)胸痛,氣急應考慮肺栓塞的可能
C.出現(xiàn)肢體突然劇烈痛,考慮外周動脈栓塞的可能
D.出現(xiàn)腰痛、血尿等考慮腎栓塞的可能
E.出現(xiàn)失語、吞咽困難的等考慮腦血管栓塞
A.臥床休息
B.外陰清潔,備皮
C.給予溫肥皂水灌腸
D.鼓勵進食
E.不能自解小便者給予導尿
A.使用抗生素
B.應用止痛藥
C.切開引流
D.局部敷藥
E.穿刺抽膿
A.補液過多
B.低鈣血癥
C.低鉀血癥
D.高鉀血癥
E.低鎂血癥
A.包扎前應下垂患肢
B.手術部位的彈力繃帶應纏繞的更緊
C.兩圈彈力繃帶之間不能重疊
D.由近心端向遠心端包扎
E.包扎后應能捫及足背動脈搏動
A.出血
B.低蛋白
C.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
D.缺鐵
E.葉酸缺乏
A.檢查是否有感染
B.檢查是否有出凝血功能障礙
C.檢查是否有貧血及其程度
D.檢查肝臟功能是否有損害
E.檢查腎臟功能是否有損害
A.可引起截癱
B.可導致大小便失禁
C.早期可行按摩、牽引治療
D.早期應積極手術治療
E.MRI可見脊髓受壓
A.低滲性脫水
B.重度脫水
C.中度脫水
D.不脫水
E.輕度脫水
A.肺炎合并膿胸
B.肺炎合并中毒性腦病
C.肺炎合并肺膿腫
D.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E.肺炎合并肺大泡
A.頭胸5°~10°、下肢15°~20°
B.頭胸10°~20°、下肢20°~30°
C.頭胸5°~10°、下肢20°~30°
D.頭胸15°~20°、下肢10°~15°
E.頭胸20°~25°、下肢20°~25°
A.尿路感染
B.單純性腎病
C.急性腎炎
D.慢性腎炎
E.腎炎性腎病
A.氣胸
B.血胸
C.血氣胸
D.多根多處肋骨骨折
E.單純性肋骨骨折
A.青霉素過敏性休克
B.血清病型反應
C.青霉素毒性反應
D.呼吸道過敏反應
E.皮膚過敏反應
A.先測心率,再測右側脈率
B.先測左側脈率,再測心率
C.一人同時測心率和脈率,共測1分鐘
D.一人聽心率,一人測右側脈率,同時測1分鐘
E.一人聽心率,一人測左側脈率,同時測1分鐘
A.患側墊枕以抬高患肢
B.保持傷口引流管通暢
C.觀察患側肢端的血液循環(huán)
D.指導患側肩關節(jié)的活動
E.禁止在患側手臂測血壓、輸液
A.出生后2周起加服維生素D400~800IU/d
B.出生后1個月起加服維生素D5000IU/d
C.出生后1個月起肌內注射維生素D300IU/d,每月1次
D.出生后4個月起加服維生素D5000~10000IU/d
E.出生后6個月起加服維生素D10000~20000IU/d
A.注射破傷風抗毒素(TAT)
B.保持呼吸道通暢、應用止痙藥
C.鎮(zhèn)靜、給氧
D.營養(yǎng)支持
E.糾正水、電解質紊亂